分散技術
目前市場上的光觸媒原料中二氧化鈦之所以普遍低於1%,是因為要提高二氧化鈦的含量,並不是容易的技術。由於二氧化鈦是比重較水大的固體,在量大的時候會便沉澱並凝結在一起,要成功提高光觸媒原料中二氧化鈦的含量,又不能使二氧化鈦凝結,就要依靠良好的分散技術。
如果分散技術做得好,二氧化鈦雖然還是有可能會沉澱,但是一經搖晃便能均勻分散。ARC-FLASH光觸媒原料在靜置 一段時間之後,慢慢的會凝結成為果凍狀,並不會產生沉澱,這就是因為分散技術的突破始然,而只要輕輕一搖晃,原料立刻又會恢復成液狀。
二氧化鈦含量
二氧化鈦是白色的固體,因此可以從外觀上來判斷光觸媒原料中二氧化鈦的含量。當原料中二氧化鈦含量很低時,外觀是水狀、透明的,但是若含量高於10%以上,原料便會呈現白色,含量愈高,原料就愈濃稠,ARC-FLASH光觸媒原料中的二氧化鈦含量高達10%,原料看起來像濃稠的牛奶。
ARC-FLASH光觸媒原料成分表 | ||
化學成分 | 百分比 | 用途 |
二氧化鈦(TiO2) | 10% | 反應材 |
水(H2O) | 27% | 原料製程必要之添加溶劑 |
丙酮(Acetone) 聚乙烯(Polythylene) 其他(Others) |
63% | 黏合劑 |
而用於表面塗層的ARCFLASH光觸媒AF-201,使用的是另一種溶凝膠技術,這種技術是大多光觸媒所使用的技術,經過化學步驟,使前驅物產生為溶凝膠,成為含二氧化鈦的液體,這種技術也有許多門檻,例如因為製程產出的是酸性或鹼性液體,又或者製程控制不當造成粒徑過大,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關鍵,是通常這種技術所產生的光觸媒,濃度在0.85%左右,因為濃度低,所以體感效能不足。
黏合劑
黏合劑的作用,是要在實際應用時,將光觸媒固定在物體的表面,但現在市場上的光觸媒原料中有使用黏合劑的卻很少。這是因為黏合劑都是有機質,但光觸媒卻會分解有機質,如何使黏合劑不被光觸媒所分解,是黏合劑的一大技術難關,多數的業者都因為無法克服此一問題而不得不放棄黏合劑的使用,也就是放棄以噴塗法直接將光觸媒固定的工法。ARC-FLASH光觸媒在這方面的技術突破,使光觸媒和黏合劑可以安定混和,黏合劑也不會被光觸媒所分解,再搭配特殊的固定化技術,便能夠以直接噴塗的方式,將光觸媒輕易地固定在任何基材的表面。

在2003年SARS期間,有許多媒體報導台灣某大學教授的說法,指出光觸媒若會產生白色的沉澱就有可能是假的光觸媒,這種說法被許多人誤解,以為只要是白色的光觸媒就是假的。其實,光觸媒是以奈米級的二氧化鈦製成,如果含量夠高,一定會是白色的,但若以工業用的大顆粒二氧化鈦來充數,那麼沉殿將會很容易產生,這種光觸媒就是假的。另外,就算用真正的光觸媒粉體直接與水混合,沒有經過光觸媒固定的製程(如分散製程等),依然會產生沉澱現象,也是無法發揮光觸媒功效的。
